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校史人物

一座延安精神石 八十载红色传承

在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学校中心花园,矗立着一座被师生亲切地称为“延安石”的大石刻。由党和国家领导人、bb贝博校友李鹏同志手书的 “延安精神薪火相传”镌刻石上,笔锋遒劲有力。延安石上还镌刻着学校从延安辗转到北京的办学迁移路线,也记录着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创办八十多年来听党话、跟党走的红色育人路。抚今追昔,一代代bb贝博人的精神传承,浓缩成雕刻在延安石上的线条和节点。

1939年,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,由于国民党政府的经济封锁,陕甘宁边区的经济生产陷入极其困难的境地。中共中央意识到需要更多的科技人员参与边区建设,提高生产力。在当年12月召开的自然科学讨论会上,与会代表建议将刚成立不久的自然科学研究院改为自然科学院,这一建议得到党中央的批准,毛泽东亲自题写了校名,李富春担任首任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。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自此诞生。

初创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校舍只有杜甫川上50多个窑洞、30多间平房,但党中央在创办之初便让延安自然科学院做到正规化,从教育思想,到院系设置、学科布局都按正规大学设立。1940年9月1日,延安自然科学院举办了第一次开学典礼,李富春院长作讲话,传达了中共中央“抗战建国”的办学方针,明确学校的任务是培养“革命通人,业务专家”。此后五年中,延安自然科学院培养了500余名学员,大都成为建设新中国的中流砥柱。在延安五年多的办学过程中,学校坚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为抗日战争服务,为边区经济发展服务,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树立起一座红色丰碑。

抗战胜利以后,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,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解放战争。在危急的战争环境下,党中央为取得全国胜利做准备,决定将包括自然科学院在内的部分教育机构向东北转移,拟在东北解放区建立新型大学。

1945年10月25日,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志接见了延安大学及自然科学院的领导干部,特别叮嘱学校领导:“要建设一个团或师比较容易,要建设一个大学从领导班子到队伍很不容易。在行军过程中,各地可能找你们要干部,你们不能把班子人员轻易搞散,要千方百计的把学校搞好。”

1945年11月13日,毛主席接见了自然科学院的全体教师和领导,并发表了重要讲话,和每个人都握了手。1945年11月15日,自然科学院的师生员工离开延安,向东北解放区转移,至此学校开始了在华北辗转办学的艰苦历程。

自然科学院师生经过46天行军,于1945年12月24日到达张家口附近的孔家庄。由于山海关等地区已被国民党军队占领,进军东北的任务无法完成。晋察冀中央局致电党中央,申请将自然科学院留在张家口和晋察冀边区工科专门学校合并。经中央批准后,定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,直属晋察冀边区工业局领导,校长由自然科学院原副院长恽子强担任。

1946年12月,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迁至河北建屏县柏岭村,与晋察冀边区铁路学院合并,成立晋察冀工业交通学院,铁路专家黎亮任交通学院院长。以铁路学院为基础设本科。当时预科师生只有132人,这是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历史上办学最困难的时期。

1947年年底,学校再次辗转迁至河北井陉,更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工业学校,直属晋察冀边区工业局领导,王甲纲任校长。

1948年6月,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。经华北人民政府批准,1948年9月,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工业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,定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,办学地点仍在河北井陉矿区。

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,1949年7月,华北大学工学院奉命迁址北京,至此,结束了三年艰苦的辗转办学历程,走上了创办新型正规大学的光明之路。

进京以后,学校师生顾不得洗去征尘,就积极参加义务劳动,清扫环境卫生,投入到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各项庆祝准备工作中去。1949年10月1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,开国大典上,300多名学校师生列队在天安门城楼前见证了新中国成立的光辉时刻。

1950年9月16日,华北大学工学院在原中法大学礼堂举行开学典礼。十年前,学校师生也曾在延安的窑洞前举行了开学典礼。从延安到北京,从“抗战建国”到“为新中国建设服务”,不变的是学校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培养科技人才的责任与担当。195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,1988年更名为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。

2000年9月23日,学校迎来60周年华诞。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校友到会并讲话,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校友以及刘华清、倪志福等老领导出席大会,教育部部长陈至立、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。记载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一路走来的的延安精神石落成,面对端庄稳重的延安石,人们仿佛看到延安宝塔山、黄河壶口瀑布、太行山脉、八达岭长城,那是学校辗转办学的轨迹,更是贝博人秉持“延安根、军工魂”的情怀。

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,学校在弘扬延安精神和良好的校风、学风,巩固军工学科在国内领先或前列地位。跨入新世纪,bb贝博人继续传承红色基因,德以明理,学以精工,在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路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。